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2831.“在后面,缠在灌木丛中”表示被属世知识缠住。这从“缠”和“灌木丛”或“杂乱的灌木丛”的含义清楚可知:“缠”在此是指被缠住;“灌木丛”或“杂乱的灌木丛”是指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如下文所解释的。属灵人之所以被关于信之真理的属世知识缠住,原因如下:属灵人不像属天人那样拥有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取而代之的是良心;这良心是从信之良善和真理中形成的,自幼年起,他们就从父母和教师,后来又从他们生在其中的信之教义吸收这些良善和真理。那些没有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之人不得不靠知识或事实来确认、复核。每个人都对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以及信之良善和真理为自己形成某种概念,因为没有一个概念,任何东西都不会存在记忆中,只能存在一个空虚的器皿中。源于其它知识或认知,包括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的确认性细节就会涌入并填满对事物的概念。通过许多细节对这个概念本身的确认不仅该概念固定在记忆中,以便它可以从记忆中被召唤出来进入思维,还能使信被注入它。
现大体讨论一下感知,由于很少有人知道何为感知,所以有必要对感知下一个定义。既有对属天和属灵事物中的良善和真理的感知,也有对公共生活或文明生活中的公义和公平的感知,还有对私人生活或道德生活中的正直体面的感知。关于对属天和属灵事物中的良善和真理的感知,内层天使从主那里拥有这种感知,上古教会成员和处于对主之爱的属天人也拥有这种感知。这些人凭某种内在意识或内在的一瞥,立刻就知道一个事物是否良善、是否真实。主把这种知识灌输给他们,因为他们通过爱与主结合。然而,属灵人没有对属天和属灵事物中的良善和真理的这种感知,取而代之的是进行指示的良心。但如前所述,这良心是从父母和教师教导他们的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后来又从他们自己对教义和圣言的研究中形成的。这些人把自己的信仰系于这些知识或认知,即便它们可能不完全是良善和真理。正因如此,人们能从任何不同教义中拥有良心;甚至连外邦人也从自己的宗教信仰中拥有某种与良心并无二致的东西。
属灵人没有对信之良善和真理的感知,却声称并相信他们所学习和理解的东西是真的,这一点从以下事实足以清楚看出来:每个人都声称自己的信条是真理,异端分子比其他人更是如此;他们不能看见真理本身,更不会承认它,即便有成千上万个论据支持它。让每个人都自我检查一下,看看自己能否从其它任何源头感知到某个事物是不是真的;当有最真实的东西向他清楚显明时,他是不是仍旧不承认它。例如,有人视信而非爱为拯救的根本途径。即便把主所说的关于爱和仁的一切话(参看2373节)都读给他听,即便他从圣言知道一切律法和先知都依赖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他仍会坚持信的观念,并声称唯信得救。而那些拥有属天和属灵感知的人则完全不同。
至于对公共生活或文明生活中的公义和公平的感知,那些在世上有理性的人便拥有这种感知,还拥有对私人生活或道德生活中的正直体面的感知。这两种感知将人与人区分开来,但这绝不意味着这种人拥有对信之良善和真理的感知,因为这种感知是更高,或更内在的,是从主经由理性的至内在部分流入的。
属灵人没有对信之良善和真理的感知的另一个原因是,良善和真理不是像在属天人里面那样被植入他们的意愿部分,而是被植入他们的理解力部分(参看863, 875, 927, 1023, 1043, 1044, 2256节)。这就是为何属灵人不能抵达属天人所住之光的第一个区域或第一个层级(2718节);相对于属天人,他们处于模糊之中(1043, 2708开头, 2715节)。由此可以推知,属灵人被关于信之真理的属世记忆知识或世俗知识缠住了。
至于“灌木丛”或“杂乱的灌木丛”在内义上表示属世的记忆知识或世俗知识,也就是诸如固定在外部记忆中的那类事实知识,这也可从圣言中的其它经文看出来。以西结书:
看哪,亚述曾是黎巴嫩的香柏树,枝条美丽,成荫之林,极其高大,粗树枝在缠绕的枝条之间。(以西结书31:3)
这论及埃及,也就是记忆知识或世俗知识(1164, 1165, 1186, 1462节);“亚述”表示理性(119, 1186节);在圣言中,这理性也是“香柏树”,以及“黎巴嫩”;“在缠绕的枝条之间”表示在记忆知识或事实当中,因为人类理性就建立在其记忆知识或事实的基础上。
同一先知书:
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你高耸,他将他的枝子插在缠绕的粗枝中,他的心以其高大而被抬高,外邦人,就是列族中强暴的,要把他砍下丢弃。(以西结书31:10, 12)
这论及埃及;“将枝子插在缠绕的粗枝中”表示粘在记忆知识或事实中,并从它们的立场来关注属灵、属天和神性事物。同一先知书:
好使水旁所有的树木不因高大而自高,也不将枝条插在缠绕的粗枝中,并且所有得水滋润的都不得高大立于它们之上,因为他们都要被交与死亡,到世人中间的低地和下坑的人那里。(以西结书31:14)
这论及那些想通过基于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的推理进入信之秘密的人;这些人完全瞎了眼(参看215, 232, 233, 1072, 1911, 2196, 2203, 2568, 2588节)。基于记忆知识或事实的推理就是“将枝条插在缠绕的粗枝中”的含义。又:
她有强壮的幼苗,可作掌权者的杖,它的高大高举在缠绕的粗枝中。(以西结书19:11)
此处意思也一样。
同一先知书:
以色列被杀的人倒在他们偶像的中间,在他们祭坛的周围,就是在各青翠的树下和各缠绕的橡树下。(以西结书6:13)
这论及那些将信仰置于自己,因而置于他们从自己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中孵化出来的观念之人为自己发明的敬拜;“缠绕的橡树”表示处于这种状态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橡树”是指基于记忆知识或世俗事实的感知(参看1442, 1443, 2144节)。这种特征还出现在以西结书别的地方:
他们看见各高山、各缠绕的树,就在那里献祭。(以西结书20:28)
“缠绕的树”表示不是圣言,而是人自己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所指示的事。敬拜在小树林中举行,其意义取决于这些树的性质(可参看2722节)。
以赛亚书:
因为邪恶像火焚烧,烧灭荆棘和蒺藜,点燃林中缠绕的粗枝(或灌木丛)。(以赛亚书9:18)
“荆棘和蒺藜”表示虚假和恶欲;“林中缠绕的粗枝(或灌木丛)”表示记忆知识或事实。同一先知书:
林中缠绕的粗枝或灌木丛,万军之耶和华要用铁器砍下,黎巴嫩必因大能者倒下。(以赛亚书10:34)
“林中缠绕的粗枝(或灌木丛)”表示记忆知识或事实,“黎巴嫩”表示理性概念。耶利米书:
应当向锡安竖立大旗,因我必从北方带来灾祸和大毁灭。有狮子从他的灌木丛中上来,是毁坏列族的;他已经动身,离开他的地方,要使你的地成为荒场;你的城邑必被毁,无人居住。(耶利米书4:6-7)
“从他的灌木丛中”表示从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中,凡从这知识中“上来”并进入或侵袭神性奥秘的,都使“地成为荒场”,也就是使教会荒凉。
在圣言中,记忆知识或事实之所以被称为“灌木丛”,是因为它们本质上就像“灌木丛”,尤其当爱自己和爱世界的欲望,以及虚假的原则或假设影响他们时。属天和属灵之爱是一种将属于外部记忆的知识或事实带入秩序的爱;而对自己的爱和对世界的爱却搅乱这种秩序,并给那里的一切带来混乱。人没有意识到这些事物,因为他将秩序变成了败坏的秩序,将良善变成邪恶,将真理变成虚假;这就是为何这些事缠在一起,也就是“缠在灌木丛中”。他没有意识到这些事物的另一个原因是,与属于理性概念所在的内部记忆的事物相比,属于这些知识或事实所在的外部记忆的事物如同在灌木丛中,或如同在幽暗的森林中。只要活在肉身,就没有人能知道相比之下,有何等阴暗、模糊和黑暗的东西在森林中,因为活在肉身期间,他以为一切智慧和聪明都来自这个源头,即来自记忆知识或事实;但等到了来世进入属于内部记忆的事物,他就会明白。到那时,他会看到,外部记忆适合活在世上的人,这种记忆最缺乏的,就是智慧和聪明之光。他将看到,外部记忆中的一切相对来说都是黑暗、无序和缠绕在一起的(参看2469-2494节)。
6394.“成为服劳役的仆人”表使他能赚取功德。这从“成为服劳役的仆人”的含义清楚可知,“成为服劳役的仆人”是指服从并服务。由于经上论到那些想要通过行为或工作赚取功德的人说,他们“是瘦骨嶙峋的驴,卧在重驮之间”,并且他“屈肩背重”,所以“成为服劳役的仆人”也表示那些想要通过行为或工作赚取功德的人;因为他们是最低级的仆人,如前所示(6389节)。“成为服劳役的仆人”表示服从和服务,这一点清楚可见于摩西五经:
你临近一座城要攻打它的时候,要向他们宣告和平;那城若以和平回答你,给你开了城,城里所有的人都要给你服劳役,服事你。(申命记20:10, 11)
耶利米哀歌:
先前在人民中为大的城,现在何等孤独!她竟如寡妇!先前在列族中为大,在诸省掌权的,现在竟成为服劳役的!(耶利米哀歌1:1)
在这些经文中,很明显,“成为服劳役的”和“劳役”表示服务。马太福音:
耶稣说,西门,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税丁税。是向自己的儿子呢?是向外人呢?彼得对祂说,是向外人。耶稣就对他说,那么,儿子就可以免税了。但恐怕触犯他们,你且往海边投个钓钩,把先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可以拿去替我和你给他们。(马太福音17:25-27)
此处“纳关税”或“丁税表示那些服务的人,故经上说“外人要纳,儿子就可以免税了”,因为外人是仆人(参看1097节)。彼得从海里拿上来一条鱼,在它的口里找到纳税的一块钱,代表这一事实:属世层的最低级部分,即仆人,要如此行同,或完成这事;因为“鱼”表示属世层的这个部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